9月20日至21日,“2025年滨海新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”先后在大沽街道文体中心、塘沽洞庭学校拉开帷幕。这场由区科协、区教体局、区科技局、区关工委、大沽街道办事处、杭州道街道办事处主办的活动,以“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”为主题,用表演、展览、竞赛等多元形式,让科普知识走进公众生活。
成果展示:科普品牌显成效,志愿服务传佳话
20日上午,大沽街道文体中心十分热闹。活动在蓝鲸岛笑口常开舞蹈队带来的《党旗飘扬的方向》中拉开序幕。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,滨海新区此次活动为公众搭建了亲近科技的平台,希望能让海燕策略,海燕论坛人感受科学魅力。
活动现场,对在2024-2025年度科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与个人进行了表彰。经中国科协评选,滨海新区荣获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20个、优秀组织单位12个。同时,区科协还颁发了滨海新区科普大使聘书及“滨城杯”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区级优秀组织学校证书,进一步壮大了科普工作队伍,树立了科普工作的新标杆。“能成为科普大使,我特别荣幸。未来我将以此为新起点,聚焦科普工作,深化滨海科技馆与学校间合作,以科学社团为抓手,为学校搭建培养和选拔科技类创新人才的机制。同时,创新科普形式,人工智能AI等科学技术手段,让科普进社区成为常态,让科学能够触达海燕策略,海燕论坛的社区的家庭。”刚拿到聘书的科普大使说。
活动还公布了滨海新区在全域科普品牌建设、志愿服务及科普传播作品大赛等方面的最新成果。其中,新区4个科普品牌成功入选天津市全域科普品牌矩阵,展现了新区在科普品牌建设上的创新与实践。此外,活动还宣布了天津市志愿服务“六个一批”先进典型名单,滨海新区多个项目及个人荣获表彰,传递了科普志愿服务的正能量。在科普传播作品大赛中,滨海新区选手同样表现出色,多个作品荣获奖项,展现了新区在科普内容创作上的活力与创意。
在舞台上,科普相声《氢轻一爆》用幽默对白讲解氢气特性,情景剧《幸福大院》结合生活场景普及科学常识,台下观众不时鼓掌大笑。广场上的科普展览展示区域也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观看,市民们围着互动装置动手体验,小朋友们凑在展台前追问工作人员“为什么机器人能说话”“太空里真的有星星吗”,现场十分热闹。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,让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,感受科技的魅力。
竞赛激战:青少年机器人竞赛,展现创新风采
“滨城杯”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此次活动的“重头戏”,两天里,大沽街道文体中心和塘沽洞庭学校的赛场内,随处可见青少年选手忙碌的身影。竞赛设置了机器人创新挑战赛、太空探索、星域争锋、WRO常规赛、“智行生活·未来协管”机器人挑战赛等赛项,选手们围在操作台前,时而调试机器人零件,时而和队友低声讨论战术。
“刚才调试的时候,机器人差点没避开障碍物,还好我和队友及时调整了程序!”来自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的参赛选手甲明哲满头大汗,手里还攥着编程平板,“虽然有点紧张,但特别有意思,能把课堂上学的编程知识用到实际操作里,赢不赢都开心。”另一位队友则说:“为了这次比赛,我们准备了一个多月,主要是拼装、编程,就这两个大项耗费时间最多。我负责拼装修改,队友负责编程。我认为‘未来协管’不仅需要技术,更需要协作意识我们相互合作。”赛场上,机器人精准完成任务时,选手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
随着两场活动陆续落幕,此次科普月主场活动画上句号。“9月份新区将举办百余场全国科普月活动,包括‘滨城杯’青少年科学教育系列、科普展示等线下活动,也有‘探索细胞奥秘,点亮生命未来’公益科普行动等线上直播互动,充分彰显了‘科技赋能生活,创新引领未来’的活动主题,欢迎广大公众参与。”区科协科普部负责人表示,未来,区科协将持续深化科普工作创新实践,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,针对重点人群开发定制化课程;加强“科普+产业”融合,围绕生物医药、智能装备等新区主导产业,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科普研学路线。让科学知识更贴近生活,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。

秋日,水上公园风景如画。 [详情]

9月16日,由中国铁建大桥局承建的天津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土城站2号风道正式开挖,标志着该站附... [详情]

秋日时节,津城天朗气清,鳞次栉比的楼宇和分布其间的绿地湖泊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。 [详情]